021-60296998

  我国很多学者都提出过亚健康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,其中陈国元、陈青山、刘保延、陶茂萱等学者提出的评价方法或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影响力。2007年,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《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》,从中医的角度对亚健康的概念、常见临床表现、诊断标准等进行了明确描述,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。
 
 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《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》指出: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。处于亚健康状态者,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,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、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,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。
 
  流行病学
 
  国内对亚健康的研究多限于横断面调查,使用的工具多为自评量表或调查问卷。这些调查涉及到教师、公务员、企业人员、社区居民、医务人员等不同人群。由于各研究采用的亚健康定义不统一、应用的调查问卷或量表不统一,各研究报道的亚健康检出率差别也较大,大多在20%-80%之间。亚健康的检出率在不同性别、年龄、职业上有一定差异,与出生地、民族无关。一般女性的检出率高于男性,40-50岁年龄段较其他年龄段高发,教师、公务员高发。
 
  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有:饮食不合理、缺乏运动、作息不规律、睡眠不足、精神紧张、心理压力大、长期不良情绪等。
 
  临床表现
 
  亚健康的主要特征包括:①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,如疲劳、虚弱、情绪改变等,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;②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或生理功能减退所致的各种虚弱表现;③微生态失衡状态;④某些疾病的病前生理病理学改变。
 
 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,躯体方面可表现为疲乏无力、肌肉及关节酸痛、头昏头痛、心悸胸闷、睡眠紊乱、食欲不振、脘腹不适、便溏便秘、性功能减退、怕冷怕热、易于感冒、眼部干涩等;心理方面可表现有情绪低落、心烦意乱、焦躁不安、急躁易怒、恐惧胆怯、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不能集中、精力不足、反应迟钝等;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,工作、学习困难,不能正常地处理好人际关系、家庭关系,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。
 
  分类
 
  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,将其分为以下几类:①以疲劳,或睡眠紊乱,或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;②以抑郁寡欢,或焦躁不安、急躁易怒,或恐惧胆怯,或短期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主;③以人际交往频率减低,或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为主。上述3条中的任何一条持续发作3个月以上,并且经系统检查排除可能导致上述表现的疾病者,可分别被判断为处于躯体亚健康、心理亚健康、社会交往亚健康状态。临床上,上述3种亚健康表现常常相兼出现。
 
  鉴别诊断
 
  有些学者认为,亚健康与国外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回事,都是对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躯体心理症状的研究,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。
 
  美国是最早开展慢性疲劳综合征(CFS)研究的国家。1988年,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,CDC)正式命名了“慢性疲劳综合征”并确定了定义。1994年,国际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组(由美国牵头,澳大利亚、英国等国家研究者共同组成)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。
 
  慢性疲劳综合征定义:临床评定的、不能解释的、持续或反复发作的、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慢性疲劳。该疲劳是新发的或有明确的开始(不是终生的);不是持续用力的结果;经休息后不能明显缓解;导致工作、学习、社交或个人活动能力较以前有明显下降。
 
  诊断标准:
 
  (1)通过临床评定的不能解释的、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,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有明确的发病时间,非先天性的,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,经过休息不能明显,且患者的职业能力、受教育能力、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;
 
  (2)以下症状中,至少4项同时出现,并不先于疲劳症状出现,所出现症状至少连续6个月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:(1)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明显下降;(2)咽痛;(3)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;(4)肌肉疼痛;(5)多处关节疼痛,但不伴有红肿;(6)头痛,但发作类型、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往不同;(7)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;(8)运动后不适继续超过24小时。
 
  亚健康之中医辨证调理疗法
 
  一、调理亚健康症状的中医疗法
 
  1.拔罐:适应于亚健康的疲劳、肩背痛、腰腿痛等。
 
  2.针刺:对亚健康的疲劳、失眠、头痛、便秘等症状有良好的调节作用。
 
  3.艾灸:适用于亚健康的体虚易感冒、精神萎靡、腰酸腿软、消化不良、慢性腹泻等症状。
 
  4.刮痧:对亚健康的消化、呼吸、循环等系统的症状有调节作用,可宣通气血,发汗解表,舒筋活络,调理脾胃。
 
  二、调理亚健康根本原因的中医疗法
 
  中医讲究辩证治疗,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以及症状表现,对症调理亚健康。根据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。
 
  如果以情志不畅、肝失疏泄为主要表现,可分为以下两种:
 
  ①肝郁气滞型: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、心烦易怒、口苦、舌质淡红或暗红,脉弦或细涩。治当疏肝理气解郁,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。
 
  ②肝郁脾虚型:主要表现为抑郁不舒、两肋作痛、神疲食少。女性或见经血不调,乳房胀痛,舌淡红,脉细弦,治宜疏肝解郁,养血理脾,方用逍遥散加味。若有肝郁血虚化热的表现,改用丹栀逍遥散。
 
  如果以睡眠障碍、心神失养为主要表现者可分为以下四种:
 
  ①心脾两虚型:主要表现为头晕心悸、失眠健忘、气短懒言、面色差,大便稀,月经不调、崩漏带下等,舌淡苔白,脉细弱无力,治宜补益心脾,方用归脾汤加减。
 
  ②心肝阴血不足型:主要表现为虚烦不眠,心悸盗汗,头目眩晕,口干咽燥,脉弦细等。治宜养血安神,清热除烦,‘方用酸枣仁汤,生地、当归、白芍、丹参、五味子、夜交藤、柏子仁等随症加减。
 
  ③心肾阴亏型: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安,心烦心悸,精神疲倦,梦遗健忘,或兼见潮热盗汗,口舌生疮,大便干燥,舌红少苔,脉细而数。治宜滋阴清热,补心安神,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。
 
  ④心虚精神涣散型:主要表现为精神恍惚,心悸失眠,时常悲伤欲哭,或兼见呵欠频作,自汗盗汗,舌红少苔,脉细而数等。治宜养心安神,和中缓急,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。

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576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