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1-60296998

  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、筋骨、气血、脏腑经络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。在古代属"折疡"、"金镞"等范畴。历史上本科有"金疡"、"接骨"、"正骨"、"伤科"等不同称谓。中医骨伤科学历史悠久,是在我国各族人民与外伤疾患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,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,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,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  中医骨伤科相对于西医骨科,具有下面特点:
  1.功能复位,相对于“解剖复位”,更强调功能上尽量接近伤前标准。
  2.“简、便、验、廉”,成本相对低廉,器械不是特别昂贵,对医生要求很高。
  3.“动静结合”,注重功能康复。
       中医骨伤科历史
  从我国医学分科的演变,可以看出中医骨伤科发生和发展的变化。
 
  在周代,医学分为四门:食医(营养医)、疾医(内科)、疡医(外科)和兽医。疡医又分为:肿疡、溃疡、金疡和折疡,而骨伤科就直接包含后两疡,同时前两疡(肿疡、溃疡)中如骨肿瘤和骨的慢性感染与骨伤科也是有关系的,看来古代的疡医主要是指骨伤科了。
 
  隋代太医署曾将骨伤科的治疗和教学任务一度归于按摩科中,并一直延续至唐代,说明骨伤科已首次升入太医院的教学殿堂。
 
  宋代分为九科,其中疮肿兼折疡和金镞兼书禁二科系属于骨伤科范畴。
 
  元代十三科有正骨兼金镞科。
 
  明代十一科中将接骨科改为正骨科,而除去金镞。
 
  清代为分为正骨科和伤科。
 
  民国后,南方称伤骨科,北方称骨伤科。新中国成立后,直至近十几年才统称为骨伤科。

  中医骨伤科理论
 
  病因病机隶属中医药学病因病机学说,包括阴阳、气血、藏象、皮肉筋骨、经络病机等。
 
  诊断
 
  辩证诊断:“望、闻、问、切、动、量”六诊和一些特殊诊断。
 
  影像学检查:X线检查、CT、核磁共振、同位素骨扫描和超声检查。
 
  电生理检查。
 
  实验室检查。
 
  其他检查等。
 
  治法治则
 
  中医骨伤四大治疗方法:复位、固定、药物、功能锻炼。
 
  建国后提出:“动静结合、筋骨并重、内外兼治、医患合作”四原则。
 
  手法:手法分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。
 
  正骨八法:“摸、接、端、提、推、拿、按、摩”。
 
  新正骨八法:“手摸心会”、“拔神牵引”、“旋转屈伸”、“提按端挤”、“摇摆触碰”、“夹击分骨”、“折顶回旋”、“按摩推拿”。
 
  固定: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。
 
  药物: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。一般患者可内服中成药辅助治疗,帮助骨伤快速恢复,修正颈腰康胶囊在治疗骨伤方面效果十分显著,为纯中药制剂,有舒筋通络,活血祛瘀,消肿止痛的功效,并且其成分中的骨碎补,从根本入手补肾强骨,疗伤止痛,使该药对骨折的效果更加明显。
 
  导引和功能锻炼:中医骨伤特色其中之一。

沪公网安备 31011302005765号